91天天操,91在线高清,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,深夜视频在线

近10年,這些人曾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

近10年,這些人曾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

  中新網(wǎng)10月5日電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,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。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該獎授予卡羅琳•露絲•貝爾托西(Carolyn R. Bertozzi)、摩頓•梅爾達爾(Morten Meldal)和卡爾•巴里•夏普萊斯(K. Barry Sharpless),以表彰他們在“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”方面所做出的貢獻。

圖片來源:諾貝爾獎官方網(wǎng)站截圖
圖片來源:諾貝爾獎官方網(wǎng)站截圖

 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(fā)于1901年,截至2021年,共頒獎113次,有188位獲獎?wù)摺?/p>

  以下是近1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主要成就:

  2021年:

  戴維•麥克米倫(美)和本亞明•利斯特(德)因“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的進展”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。

  2020年:

  埃曼紐爾•卡彭蒂耶(法)和詹妮弗•杜德納(美),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(shù)方面的貢獻。

  2019年:

  約翰•古迪納夫(美)、斯坦利•惠廷厄姆(美)和吉野彰(日),因在鋰電池研發(fā)領(lǐng)域做出的貢獻分享諾獎。

  2018年:

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弗朗西斯•阿諾德(美)、喬治•史密斯(美)和格雷戈里•溫特利(英),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,以及用于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(shù)方面取得的成果。

  2017年:

  約阿希姆•弗蘭克(德/美),理查德•亨德森(英),雅克•杜博歇(瑞士)發(fā)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(shù),以很高的分辨率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結(jié)構(gòu)。

  2016年:

  讓-皮埃爾•索維奇(法)、弗雷澤•斯托達特(英)和伯納德•費林加(荷)三位科學家因“設(shè)計和合成分子機器”獲獎。

  2015年:

  托馬斯•林達爾(瑞典)、保羅•莫德里奇(美)、阿齊茲•桑賈爾(土耳其/美),因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。

  2014年:

  埃里克•貝齊格(美)、威廉•莫納(美)、斯特凡•黑爾(德),因“研制出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”獲獎。

  2013年:

  馬丁•卡普拉斯(美/奧地利)、邁克爾•萊維特(英/美)、阿里耶•瓦謝勒(美/以色列)分享諾獎,三人在開發(fā)多尺度復雜化學系統(tǒng)模型方面做出貢獻。

  2012年:

  羅伯特•萊夫科維茨(美)、布萊恩•克比爾卡(美),因“G蛋白偶聯(lián)受體研究”獲獎。

【編輯:管娜】
發(fā)表評論 文明上網(wǎng)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(wù)協(xié)議
收藏文章
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,是否删除
取消
确定
图片正在上传,请稍后...
评论内容为空!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(wù)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評論
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