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天天操,91在线高清,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,深夜视频在线

文物保護再添“利器” 科技加持撐起文物抗震“保護網”

文物保護再添“利器” 科技加持撐起文物抗震“保護網”

2025年05月11日 20:21 來源:央視網
大字體
小字體

  央視網消息:坐落在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被列為“中國四大石窟”之一。近日,這里建設完成了目前我國規(guī)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監(jiān)測臺陣,為文物的抗震預警提供了保障平臺。

  麥積山石窟被稱為“東方雕塑陳列館”。像麥垛形狀一樣的崖體構造,既是藝術奇觀,也是抗震薄弱點。221個高懸于山體的洞窟,依托1.5公里長的懸空棧道連接起來,最高的棧道距離地面超過70米。

  甘肅省地震局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周衛(wèi)東介紹,他們依托麥積山石窟周邊100公里范圍內已有的200多個地震監(jiān)測臺站,以及麥積山崖體上布設的6個地震強監(jiān)測臺站,形成了完善的石窟監(jiān)測網絡。

  為精準制定抗震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

  麥積山石窟地震監(jiān)測臺陣2025年5月8日整體建設完成。新建成的監(jiān)測網絡,可以把收集到的數據定期回傳,通過三維建模顯示,為精準制定抗震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。

  周衛(wèi)東介紹,首先可以為麥積山石窟景區(qū)及石窟提供及時有效的地震預警服務,其次密集的監(jiān)測網絡可以為石窟周邊地震及其他震動進行實時監(jiān)測,最主要是他們在石窟布設的監(jiān)測臺站可以為下一步石窟保護及加固提供基礎數據支撐。

  “振動檢測+模擬地震” 最大程度保護文物

  剛剛建好的石窟地震監(jiān)測臺陣,主要的功能是地震監(jiān)測和預警。在石窟的日常保護中,地震局還有一套專門的儀器——節(jié)點地震儀,工作人員使用這套儀器,定期對石窟棧道和山體做振動檢測,為的就是發(fā)現石窟文物的細節(jié)問題,及時進行修復性保護。也就是說,監(jiān)測臺陣是科技防災,而振動檢測則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文物。

  甘肅省地震局的工作人員介紹,使用節(jié)點地震儀對石窟棧道和山體做振動檢測,通過分析得來的數據,就能獲得不同部位的振動特性。同時,運用損傷識別技術,及時定位棧道損傷的部分,可以精確到毫米級,為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方案和指導。

  甘肅省地震局副研究員盧育霞介紹,它可以做麥積山石窟棧道的損傷檢測,麥積山石窟除了文物本體以外,還有很多附屬棧道,這些結構屬于抗震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些破壞可能是非常隱秘的,一般情況下不容易發(fā)現,通過流動監(jiān)測就可以識別這些損傷。

  而麥積山石窟所處的恰恰是地震高烈度區(qū),歷史上就曾因地震災害受到局部破壞。2025年初,甘肅省地震局就和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合作,用比照真實文物一比一復刻還原的佛像做模擬地震測試,獲取復刻佛像的抗震參數,為文物抗震設施加固提供技術支持。

  中國地震局蘭州巖土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員柴少峰介紹,地震模擬震動臺實驗技術是通過模型實驗的方法,對佛像或者說石窟文物施加不同峰值的地震度,找出佛像或者文物它的薄弱部位。比如在強震動作用下,佛像腳部、頭部還是在胳膊連接部位首先發(fā)生斷裂,這些部位是他們后面做文物監(jiān)測、預警以及防治的關鍵點。

【編輯:梁異】
發(fā)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
收藏文章
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,是否删除
取消
确定
图片正在上传,请稍后...
评论内容为空!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評論

頂部